當前位置:首頁 |
|
2019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衛星影像監測中發現了一些與美麗城市形象不協調的景象。
“我們通過衛星影像監測,對‘三江兩岸’4公里范圍內疑似山體生態損毀地塊展開調查,發現了百余處山體綠化損毀現象?!焙贾菥值氐V處處長潘崢說。
第19屆亞運會召開在即,杭州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將其列入“迎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展開了一場修復青山的行動。
“這一次,杭州決心修復市域山體生態,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也是杭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再出發’?!焙贾菥志珠L陳祥榮說。
一山一策
全域山體生態修復在我國并沒有可借鑒的先例,第一次面對這樣的任務,杭州局地礦處便遇到了一系列問題。
標準過高容易導致工程無法按時完成,標準過低又無法達到修復目的,此次山體生態修復的驗收標準怎么定?全市域千余個圖斑影像,具體成因不同,如何分類開展礦山修復?
一次次調研梳理問題,一次次討論集思廣益,一次次溝通壓實責任……經過不到3個月的緊張準備,杭州局地礦處逐步理清了此次行動的戰略思路。
“首先,在治理理念上,我們引導各地將山體生態修復工作與地質災害治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違法用地處理和景觀提升相結合,充分發揮專項行動的復合效應?!迸藣樈榻B說。
在此基礎上,杭州局將納入整治修復計劃的項目細分為礦山類、臨時用地類、涉農類、涉林類等七大類型,不同類型對應不同的修復方案和驗收標準。項目管理上,在全域治理的基礎上聚焦高鐵高速高架、錢塘江富春江、千島湖“三高兩江一湖”重點區域,確保城鄉重要區域風景界面“顏值”升級。
同時,針對礦山坡面陡斜、治理時間長難度大等問題,杭州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其列入“一事一議”,并邀請北京、南京等地山體生態修復領域專家,對項目進行現場指導。
“像蕭山有些礦山治理面積大,就需要作業人員像‘蜘蛛人’一樣,吊在坡面上一點點進行施工,既要保障安全,還要保證效果?!迸藣樈榻B,在前期充分的準備和后期密集的督導下,全市納入整治的千余個項目陸續進場施工,專項行動穩步推進。
“數智”出招
如何精準鎖定問題,快速推進行動?面對生態修復中的痛點、難點,“數字化”手段成為杭州破題的有力武器。
“以往,地方難以精準掌握全域山體損毀點位情況。憑借數字化應用,用‘天上看、地上查、動態測’等技術手段,得以全域精準鎖定治理目標,進而做好行動部署,形成‘監測—分析—核查—管理—跟蹤’的工作閉環?!焙贾菥值氐V處副處長李立軍說。
杭州局用“衛星”開路,通過遙感監測初篩治理目標,在全市域范圍提取出2135個疑似圖斑,通過實地排查確定治理圖斑1658個。在此基礎上,進行“建?!北葘?,結合杭州基礎空間數據資料,構建市域山體三維模型,篩選出500余個可視圖斑作為重點治理區域,精準鎖定了需要治理的范圍與目標。
針對圖斑數量大、人手有限的情況以及定位查找、信息采集上報等難題,杭州局開發了具備圖斑顯示、定位導航、信息采集、拍照上傳等功能的外業核查App,大大提高了基層的工作效率。
山體修復項目覆蓋12個區縣(市),職責涉及規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水和農業農村等部門。針對這一情況,杭州局開發了山體生態破壞監測系統,將分散在各部門的項目數據進行整合,實現了相關人員在線上“橫縱協同”,為高效治理“減負增效”。
數字化激活了杭州生態修復的戰斗力。數據“跑起來”,直接促使了人員“動起來”、項目“統起來”、全市域“管起來”。
“系統里上傳的照片顯示,這個項目的草籽可能需要重新撒一下,養護要跟上?!泵刻?,富陽區場口鎮副鎮長吳小青打開App后,山體修復項目的推進情況就一目了然?!斑@個App能準確導航到需要治理的點位,還能隨時拍照記錄、填報進度,方便人員溝通、數據聯通,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吳小青說。
隨著專項行動的推進,杭州已充分利用現代化地空監測、衛星影像、智能化掌上管理等技術手段,形成了“監測—分析—核查—管理—跟蹤”的工作閉環,實現了“一周一通報,一月一小結”,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督導,項目情況盡在“掌”握。
“通過‘數智賦能’,修復的不僅是山體生態,更是發展的底色?!崩盍④娊榻B,全域山體修復項目實現了數字找、數字查、數字驗,工程現場直接導航定位、項目進度實時錄入生成、周報月報自動統計匯總,既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加快了各地治理的進度,又大大節省了人力,提升了項目的整體推進效率。
生態繪綠
“轉眼間,杭州的山變得更綠了?!?杭州市民王鵬飛看到了城市悄然發生的變化。
在西湖區轉塘街道和雙浦鎮交界處的石龍山壁上,一條蛟龍清晰可見。這條在自然山壁之上“畫”出的“山水游龍”,就是石龍山南側廢棄礦區生態修復景觀提升項目。這是此次西湖區山體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專項行動中涉及復綠范圍及規模體量最大、工程實施最復雜的工程。為將人工造景與自然生態相融合,杭州局西湖分局付出了諸多努力。
“我們首先對石龍山南側宕底進行了空間修復,結合其原始地貌自身特點,在最小干預山體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土地。根據景觀設計要求,進行了山體坡面綠化,通過不同植物的色彩深淺,營造出‘層巒疊嶂’的視覺效果。最后運用部分巖壁,勾勒出了‘龍’的形象?!焙贾菥治骱志窒嚓P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周邊環境更加美觀,礦區入口還將打造以亞運會為主題的綠化景觀:用植物造型排列出來的亞運會徽,由大麻葉澤蘭花、墨西哥鼠尾草、深淺粉色系蓍草等植物組成的花境,玻璃鋼結構的亞運吉祥物……“預計今年春夏,石龍山的整體景觀效果會更好?!痹撠撠熑私榻B,屆時氣勢磅礴的石龍山將煥發出充滿亞運氣息的生機與活力。
在寸土寸金的濱江,紫紅嶺廢棄礦山宕底區域已漸漸被綠意包圍;錢塘區對臨時用地項目、非線型建設項目、涉農項目、村道邊坡高速、高架及錢塘江沿線等區域進行了全面排查摸底,通過復綠植綠,進一步夯實生態綠色底蘊。
截至目前,通過實施專項行動,杭州市累計新增墾造類耕地約2400畝,治理復墾耕地約3400畝;修復新增林地約7600畝、草地約6600畝。擴充的地類變成了農田、便民停車場、居民家門口的公園……
“從美化城市到美化山體,這在杭州是第一次,也為杭州更好地迎接亞運會打下了基礎,能更好地展現杭州的城市形象?!标愊闃s表示。此次專項行動修復的是山體生態,夯實的是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的生態底盤、美麗底色和民生底氣。亞運會前,此次專項行動成果將全景式展現出來,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
媒體評論
數字賦能生態修復
田 心
從斑駁損毀的山體到綠意如畫的青山,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為即將舉辦的亞運會繪下了一幅綠色生態背景圖,而繪圖妙筆,就是數字化生態修復手段。
針對生態修復工作中監測、分析、核查、管理、跟蹤的難點痛點問題,杭州局創造性地運用數字化手段,讓修復環節中每個孤立的點得以融合、貫通、循環,不僅加快了生態修復的進度,而且大大節省了基層的人力,提升了項目的整體推進效率。
面對專項整治任務,杭州局沒有止步于“完成”,而是運用設計手段追求“完美”,做到了為亞運添“綠”更增“美”。
身處數字時代,數字科技已成為引領未來的重要動力。期待自然資源管理中涌現出更多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推動新時代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騰訊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新華微博